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為49901.13萬噸,同比增長1.4%。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但同時,去產能工作能否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去產能成果是否能夠真正得到鞏固,關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成果和“十三五”規劃能否完美收官。
鋼協十六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期間,《中國冶金報》記者場內場外連線鋼鐵行業及相關上下游行業部分企業家、專家,請其就去產能成果鞏固話題談認識、談體會。
1.鋼鐵行業今年上半年粗鋼、鋼材產量實現同比增長。您認為在疫情影響下鋼產量依然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侯軍:造成鋼產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家推出“六穩”“六保”等政策措施,復工復產持續推進,需求釋放帶動鋼鐵產量持續走高。二是在鋼鐵行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鋼鐵產能置換項目數量多,產能一邊去一邊增。三是鋼鐵企業在產量控制上自律不夠。
楊海峰: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1.4%,而2019年同期增長了9.9%,應該說鋼鐵行業產量增幅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上半年鋼產量實現增長的原因,一是中央采取了果斷措施,避免了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過大沖擊,為第二季度以后經濟復蘇積蓄了基本力量。二是國家出臺了“六穩”“六保”等一系列保護支持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促進了企業平穩發展。三是國家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內循環”經濟發展為鋼材等基礎原材料工業帶來發展機遇。
李新創:中國鋼鐵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優勢,且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首先,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趨于穩定,各項措施逐漸落地,鋼鐵需求逐漸恢復并超出預期,為鋼鐵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地方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對投資大、帶動作用強的鋼鐵行業寄予很大希望,今年1月~5月份,華北某市、華東某市鋼鐵行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分別達到80%以上、45%以上,較去年同期均增長近3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一直處于工業行業領先位置,月度均高出制造業投資增速21個百分點以上。最后,鋼鐵行業經營效益大幅下滑,充分提高產能利用率、勞動生產效率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舉措,因而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粗鋼產量的持續增長。
2.您如何評價鋼鐵行業過去5年去產能的努力和成果?對于產能釋放較快的現狀,您認為隱藏著哪些危機?對鋼協、鋼企等有關各方,您有何建議或者呼吁?
侯軍:5年來,鋼鐵行業為去產能付出了艱苦的努力,部分企業做出了巨大犧牲,去產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鋼鐵行業的發展質量得到提升,市場環境更加健康、有序。這幾年鋼企的日子過得相對較好,特別是2018年市場供需關系一度達到平衡,效益也比較理想。
然而,隨著產能的快速釋放,鋼鐵市場供需關系或將再度失衡。一旦出現無序競爭、惡性競爭,將直接帶來增產不增收,效益降低甚至虧損的情況。最直接的表現是,去年粗鋼產量創新高,鋼廠下半年利潤同比普遍下降30%左右,有的甚至達到50%;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企業經營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一定要嚴禁新增產能,堅決把好產能置換關,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版圖的重新布局要上升到國家層面。另外,鋼企要積極響應鋼協要求,加強溝通協調,樹立底線思維,合理控制產量,杜絕惡性競爭。
楊海峰:鋼鐵行業去產能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行業發展也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這些共識和努力,為增加有效供給、加速產業轉型、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這兩年,鋼鐵行業產能釋放較快,難免會在一定時期對市場產生沖擊,造成局部供大于求的局面。在這其中,恐怕就存在一些項目產能置換手續不完善、“打擦邊球”擴大產能的問題,這就影響了國家在鋼鐵行業的整體布局和統籌規劃,影響了鋼鐵產業的健康發展。
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6月份剛剛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全面鞏固去產能成果,堅決防止已退出項目死灰復燃。相信通過國家的統籌調配,將形成科學合理、安全環保、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產業集中度將得以提升,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李新創:從需求端來看,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鋼材消費強度將呈下降趨勢,中國鋼材需求將處于減量調整階段。另一方面,受國際貿易摩擦頻發,東南亞、中東、南非等國家與地區鋼鐵產量持續快速增長的影響,我國鋼材出口量整體呈下降態勢。2015年~2019年,我國鋼材出口量年均大幅下降13.0%;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巨大沖擊,全球貿易縮水,上半年我國出口鋼材2870萬噸,同比下降16.5%。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預計嚴峻的出口形勢短期內難以改善。
從供給端看,2020年上半年,中國粗鋼產量為49901.1萬噸,占全球粗鋼產量的57%以上;累計日產量為274.18萬噸,折合全年粗鋼產量將突破10億噸。特別是6月份粗鋼日產量首次突破300萬噸,達到305.26萬噸,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一批新產能即將集中投產,2020年各地置換的鋼鐵產能預計約有8000萬噸即將投產。鋼鐵產能在較短時間內集中釋放,難免會對市場產生較大沖擊。
在國內外市場需求放緩、供給屢創新高的情況下,鋼鐵行業很可能再次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因而防范鋼鐵產能過剩壓力仍將長期存在。鋼企應理性看待鋼材市場,協調好生產端與需求端的關系,加強行業自律,堅持按訂單組織生產,合理控制產能釋放和生產節奏,有效控制鋼材庫存水平,共同促進鋼材市場供需平衡,確保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