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嘉賓:
于 勇 世界鋼協主席,鋼協副會長,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侯 軍 鋼協副會長,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志祥 鋼協副會長,建龍集團董事長
李新創 鋼協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
黃一新 南鋼黨委書記、董事長
楊海峰 陜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夏文勇 新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世平 中國寶武集團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下稱韶鋼)黨委書記、董事長
朱軍紅 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文章 上海鋼之家網站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樊三彩 何惠平 實習記者 賈林海 趙萍
數字化、智能化作為鋼鐵行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不僅強調快速響應,還強調跨部門、跨地域的全局優化,能夠解決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常面臨的實時性強、復雜且涉及空間面積大的問題。近年來,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成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眾多鋼鐵企業再次深刻認識到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性。
1.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您對鋼鐵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于勇:鋼鐵行業在傳統意義上是人員密集型產業。河鋼全面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的初衷,更多的是為了追求產品、效率、環境的改善和提升。疫情發生后,數字技術和智能制造恰恰成為河鋼應對危機的最佳選項,可以較好地解決產線人員聚集問題,實現遠程操作、線上交易、居家辦公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客戶端個性化、定制化需求日益強烈,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全面進入“去規模化”時期。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制造企業必須轉變過去以規模化為主的剛性生產模式,樹立“柔性制造”理念,依靠云計算、大數據來滿足客戶需求,通過宏觀大數據指導微觀生產。
侯軍:可以說,此次疫情既是對鋼鐵企業能否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理念的挑戰,也是鋼鐵企業在技術、管理、商業模式、體制機制等層面創新提升的重大契機。當前,中國鋼鐵工業已經成功解決了“有沒有”和“夠不夠”的數量問題,接下來要重點解決“好不好”和“強不強”的質量問題,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鋼鐵工業的鮮明主題。為此,山鋼將積極推動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變革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創新,通過構建安全高效鋼鐵產業生態圈,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山鋼將有序推進“數智山鋼”建設,實現制造單元智能化、運營管控數字化、產業生態智慧化、信息產業高端化。
張志祥:這次疫情讓我更加深刻認識到,數字化、智能化是鋼鐵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當前,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動能。鋼鐵企業要通過數字化轉型讓數據“活”起來,成為企業與供應商、客戶深化合作的“鑰匙”,通過構建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最終實現共同進步。目前,建龍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例如,今年4月份,建龍正式上線了供應鏈采購平臺,這是建龍供應鏈管理理念的一次變革。接下來,建龍將依托這個平臺,優化供應鏈管理,加強與高端供應商的戰略合作,規范采購行為,推動采購的標準化和數字化,打造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冶金協同創新平臺。建龍各個子公司也將結合自身情況逐步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未來,建龍將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通過數字化轉型,打通運維、研發和營銷環節,實現由傳統制造型企業向科技型企業的轉變。
楊海峰:今年初以來,陜鋼引入“釘釘”疫情防控和遠程辦公系統,開展“數字化大講堂”,加快推進電子商務平臺“禹龍云商”上線,為客戶端、供應鏈的線上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陜鋼子公司在關鍵工序上引進了機器人。這次疫情讓我更加充分認識到,陜鋼必須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步伐,同時也認識到,陜鋼信息化基礎建設和人才投入仍然不足,信息化應用架構還不完善。為此,陜鋼確立了數字化轉型發展戰略,今年4月份成立了數字化與智能制造學會,加快推進數字化知識的宣傳培訓,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陜鋼高質量發展。
李世平:疫情期間,韶鋼在生產上充分發揮智慧中心大數據平臺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生產的沖擊。技術人員居家辦公期間,可以通過“智慧系統”中的“實時數據推送”全方位了解生產運行參數及趨勢曲線,及時預警、分析生產的運行狀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傳統制造業的變化將更快。目前,韶鋼可以通過5G網絡控制智慧中心5公里范圍內的設備進行煉鐵、煉鋼、軋線生產,未來能否實現在50公里、500公里范圍內甚至在千里之外駕馭生產,這值得期待。
2.鋼鐵企業如何深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于勇:先進制造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將深刻改變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為鋼鐵行業提高競爭力創造機會。鋼鐵行業應以此為契機,抓緊做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工作,切實提高我國鋼鐵行業的集成創新能力,不斷加強供應鏈協同發展,增強全鏈條抗風險能力。鋼鐵企業應加快建立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發展方式和商業模式,圍繞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將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智能制造等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推動管理、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不斷適應市場,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李新創:智能化不僅表現在生產層面,在幫助企業防疫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此次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國鋼鐵行業在智能制造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企業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二是即使兩化融合較好的企業也存在薄弱環節,如重局部優化、輕集成優化,重業務系統建設、輕數據價值挖掘等;三是上下游企業缺乏有效協同。
鋼鐵企業應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抓緊做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工作。一是要加強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對鋼鐵企業的支撐能力,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在綜合考慮經濟性、適用性、可靠性的基礎上,加快建設步伐。二是要推動大數據在鋼鐵企業經營決策中的應用。對產品數據、設備運行數據、質量數據、生產數據、能耗數據、經營數據、客戶數據和外部數據等進行動態監測,提高數據分析的實時性和可視化,提高智能決策水平。三是要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開放和共享業務系統,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提高資源有效配置能力。
黃一新:“綠色”“智慧”“高科技”是新時代南鋼的特征。下半年,南鋼將進一步深入實踐“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新產業裂變”3條成長曲線,重點提升六大能級。
一是提升創新能級。在數字研發領域,南鋼將協同國際國內知名研究院所,打造具備全球高度、中國互聯網速度的全球高端創新平臺。在材料研發領域,南鋼將通過材料基因數據庫、數值模擬、性能預報、數字孿生、AI(人工智能)應用等,縮短研發周期,增強高附加值產品的品牌力量。
二是提升運營能級。南鋼將以“一切業務數字化,一切數字業務化”為目標,打造涵蓋鐵區集控中心、智能調度中心、鋼軋集控中心等全域集中的智慧決策中心,將智能技術應用于研發、設計、生產、倉儲、物流等各環節,優化運營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通過數字化實現數智制造、精益運營和服務轉型,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服務能力,增強客戶黏性。
三是提升產業鏈能級。南鋼將圍繞“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讓全要素、全價值鏈協同鏈接;圍繞鋼鐵產業鏈,以企業自身為核心,打造產業(實體)+金融(虛擬)為主的產融結合新業態;聚焦鋼鐵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戰略新興服務產業,持續推進鋼鐵產業鏈拓展與延伸。
四是提升企業裂變能級。南鋼將通過“C2M”(用戶直連制造)生態體系重塑工業生態,裂變新經濟業態,讓數字化轉型的實踐和成果產業化;重點培育高科技產業平臺,為南鋼創造新的效益增長極。
五是提升組織能級。南鋼將通過數字化轉型,建立管理耗散結構,讓組織在運營過程中裝上“透視鏡”,看到數據背后存在的問題;裝上“顯微鏡”,讓精細化生產、運營更加敏捷高效;裝上“望遠鏡”,對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戰略目標有更加明確的定位。
六是提升全球化能級。南鋼將大幅提升整體創新能力,推動一大批顛覆性冶金技術開發和應用;打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產品矩陣;與全球范圍內的合作伙伴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創建跨國產業共同體。